徐州75岁老人来济感恩寻亲 幼年曾居济南救济院
摘 要:6日下午,已是75岁的马济德带着两个儿子来到济南,他说因为曾受助于济南人,一直未忘感恩,找到亲人是他的夙愿。
马济德回忆自己儿时在济南的生活 记者陈彦杰 摄
马济德提供其母亲年轻时的照片
马济德提供其姑姑的照片
51年前,17岁的马济德背着一床被子从济南救济院赶到徐州去工作,这一走就是半个世纪,因为特殊情况即使母亲去世他也没回来过。6日下午,已是75岁的马济德带着两个儿子来到济南,他说因为曾受助于济南人,一直未忘感恩,找到亲人是他的夙愿。
救济院是他儿时的“家”
7日早晨7:50,听说记者要帮他寻找亲人,马济德高兴极了。
马济德介绍,他1938年出生在天津,后来跟随母亲来到济南。他母亲30多岁时因为青光眼导致双眼失明,后来他就跟随母亲在济南的救济院生活。马济德原名马孝德,因为一直在济南的救济院居住,后来名字就改成了马济德,他介绍,这也是他一辈子都感谢济南人民的原因。
马济德告诉记者,他从记事起就在救济院生活,直到17岁离开济南到外地工作。6日下午,他带着两个儿子到济南后,专门去皇亭体育馆附近看了看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小的时候皇亭体育馆附近有个大广场,他曾经在那里看过露天电影。
解放军送的黄豆救了母子俩
马济德回忆,解放济南时他和母亲居住在城外,当时救济院附近就有解放军的部队,打仗的7天时间,他陪着母亲一直躲在屋内不敢出去,后来没有粮食吃了,是解放军送的黄豆救了母子俩。
后来他跟随母亲到乐康街附近的救济站,那个救济站的条件比较好,每天都能吃上细粮白面,再后来,他们又搬迁到洪家楼附近的救济院。在救济院时,小孩一个周能分12两重的大馒头,他母亲属于成年人只能吃粗粮,为照顾失明的母亲,马济德把自己的大馒头省给母亲吃。
马济德说:“我如今75岁了,我经常教育我的儿子和孙子,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济南人民,那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。”
找到亲人是老人夙愿
马济德告诉记者,他有一个哥哥在济南,姑姑也在济南,还有舅舅家的一个堂弟,母亲去世时自己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回来,是堂弟帮着料理的后事。只有找到堂弟,才能知道母亲葬在哪里。
马济德有一个“过继”过来的哥哥,他哥哥后来被安排到农村教学,由于当时他年纪太小已经记不清哥哥的名字了。他还有一个姑姑,名字叫谢贵增,上世纪50年时代在历下区岳庙后(音译)小学教学,是当时一级教师,他至今还保留着姑姑的照片,半个世纪来一直想寻找姑姑的下落。马济德听说表弟尚志龙曾在济南的公安部门工作过,马济德单位的工作人员到济南做外调工作时,尚志龙还曾接待过。
马济德说,他在有生之年想找到表弟尚志龙,也想知道母亲的下葬地。济南市民如知道尚志龙和谢贵增线索可与济南时报联系,我们一起帮助马济德圆他寻亲梦。
联系电话:0531-82886110。或@济南时报官方微博(新浪、腾讯)或微信。